标题: 数字诗
[打印本页]
作者: allul*
时间: 2004-1-19 00:00
标题: 数字诗
http://www.sczh.com/cgi-bin/topic.cgi?forum=15&topic=11&show=90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1、咏美女
——(清)李调元
一名大乔二小乔,三寸金莲四寸腰。
买得五六七包粉,打扮八九十分娇。
2、卓文君写给司马相如:
一别之后,二地相悬,只说是三四日,又谁知五六年,七弦琴无心弹,八行书无信转,九连环从中断,十里长亭眼望穿,百思想,千系念,万般无奈把郎怨。
万语千言说不完,百无聊赖十倚栏。重九登高看孤雁,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。七月烧香秉烛问苍天,六水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。五月石榴如火偏遇冷雨浇花端,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。急匆匆,三月桃花随水转,飘零零,二月风筝线儿断。噫 !郎呀郎,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。
3、邵雍(宋)《蒙学诗》:
一去二三里,烟村四五家;亭台六七座,八九十枝花。
4、讽官僚:
一本正经,二目无光,三餐不食,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,六神无主,七窍不通,八面威风,九(久)坐不动,十分平庸。
5、解放前教师写的打油诗:
一身平价布,两袖粉笔灰,三餐吃不饱,四季常皱眉。五更就起床,六堂要你吃(连上六节课),七天一星期,八方逛几回?九天不发饷(薪水),十家皆断炊。
6、考研:
一差二三分,
落榜四五个。
考了六七次,
八九十人撤。
7、辞呈
从前有一个小吏,递上辞文如下:
我本一介小吏,常为二竖缠身。日来三餐少进,以致四体不勤。日夜五内俱
焚,直为六神无主。似这七魄飘忽,想来八字欠稳。只恐九泉渐近,自思十分危
险。又遭百般凌辱,实令千秋抱恨。只得万恳辞职,以免亿劫无穷。
8、郑板桥咏雪诗:
一片-片又一片,两片三片四五片,
六七八九十来片,飞入芦花都不见。
9、清代女詩人何佩玉:
一花一柳一魚磯,一抹斜阳一鸟飞。
一山一水中一寺,一抹黃叶一僧归。
10、明代广东才子伦文叙曾为人的《百鸟朝凰图》题诗曰:“天生一只又一只,三四五六七八只。凤凰何少尔何多,啄尽人间千万只。”诗中用了“一”、“千、万”及系列数字“三四五六七八”。有人这样算过:1+1=2。3×4=12,5×6=30,7×8=56,四个数字相加刚好为100,切合“百鸟”之意。
一蓑一笠一扁舟,一丈丝纶一寸钩。
一曲高歌一樽酒,一人独钓一江秋。
——清 王士祯
http://www.cherni.net/lb5000/cgi-bin/topic.cgi?forum=9&topic=67&show=50
以数字入诗联,历代不乏佳作。
明代诗人梅鼎祚写过局局不离“半”的诗:“半水半烟著柳,半风半雨催花;半沉半浮渔艇,半藏半见人家。”
清代文学家纪晓岚,写过一首一字到底的诗:“一帆一桨一渔舟,一个渔翁一钓钩;一俯一仰一顿笑,一江明月一江秋。”
清代一位樵夫为某村戏台题联:“三五人演出千军万马,六七步走遍四海九州。”传说有一位文豪送几位考生去赴考,因风浪阻隔迟到了,守门人出了一副对联:“一叶小舟,载了二三个考生,走了四五六日水路,七巅八倒到了九江,十分来迟。”文豪对曰:“十年寒窗,读了八九卷诗书,赶过七六五次考场,四番三次才到二门,一定要进。”守门人听了,十分赞赏,放考生进去了。
http://www.6753.com/scsz.htm#
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半双两
黄侃
一丈红蔷荫碧溪,柳丝千尺六阑西。
二情难学双巢燕,半枕常憎五夜鸡。
九日身心百梦杳,万重云水四边齐。
十中七八成虚象,赢得三春两泪啼。
谁还有好玩的数字诗也贴出来大家看呀。
作者: tdj
时间: 2004-1-19 00:00
难得!怎么搜集的,有趣!
作者: 如是大师
时间: 2004-1-21 00:00
allul*费心了.很不错的!
不过第二首卓文君写给司马相如:
一别之后,二地相悬,只说是三四日,又谁知五六年,七弦琴无心弹,八行书无信转,九连环从中断,十里长亭眼望穿,百思想,千系念,万般无奈把郎怨。
万语千言说不完,百无聊赖十倚栏。重九登高看孤雁,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。七月烧香秉烛问苍天,六水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。五月石榴如火偏遇冷雨浇花端,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。急匆匆,三月桃花随水转,飘零零,二月风筝线儿断。噫 !郎呀郎,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典型是伪作.应该是宋以后的作品吧!
作者: allul*
时间: 2004-2-3 00:00
多谢大师纠正,我也觉得有点怪,但没见过真品。
作者: jingcao
时间: 2004-3-9 00:00
郑板桥咏雪诗:
一片-片又一片,两片三片四五片,
六七八九十来片,飞入芦花都不见。
有的说是 纪晓岚所做,有的说是为乾隆所做,到底此诗出于谁手?
作者: allul*
时间: 2004-3-15 00:00
管它是谁作的,我们只要好诗文。
作者: jjjjj162118
时间: 2004-3-21 00:00
一乡二里三夫子不懂四书五经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胆;
十室九贫凑得八两七钱六分五毫四厘尚且三心二意一等下流;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虽然有点不对仗,不过还过得去.
作者: jjjjj162118
时间: 2004-3-21 00:00
再补充一下"五经"后面是"六艺"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作者: zabb
时间: 2004-3-23 00:00
经典啊!!
作者: paulwu
时间: 2005-8-16 21:39
顶